青春正年少,男儿有热血。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学生李鑫一直秉持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信念,把“奉献”二字牢记心间,返乡后在家乡抗疫的志愿岗位上坚守了整整51个夜晚。
一月中旬,刚抵达家乡一周的李鑫就收到了疫情爆发的消息,他当即选择自我居家隔离14天。虽身在北国,但仍心系于汉,李鑫说:“那段时间,我时刻准备着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月底,李鑫隔离期满就立刻奔赴家乡抗疫的志愿岗位。他负责的工作是在小区门口卡点对出入居民和来往车辆进行测温、登记。一月底的吉林冰天雪地,平均气温-20摄氏度。凌晨时,居民安睡,李鑫只能待在车中取暖。尽管条件艰苦,他也毫无怨言。他说:“看到身后的万家灯火安然入梦,就是我坚守的意义。”
经过了40余天,李鑫结束了第一次抗疫志愿任务,吉林市政府授予他“吉林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的称号。然而,5月10日,他的家乡舒兰市被吉林省卫健委调整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高风险地区,急需志愿者协助落实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方案。李鑫再次挺身而出,选择二次上岗,他作为舒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者指挥部管理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为了不给家人增加风险,李鑫从上岗的第一天就从家中搬出来独自居住,泡面成了他最主要的餐食。李鑫白天要上网课,课余时间还要负责500余名志愿者的调配工作以及志愿者们的岗前培训、值岗排班、核酸检测、保险等一系列事务,但他仍坚持在17点以后到卡点去。在常规测温登记工作之余,李鑫还帮助不能出小区的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给附近其他卡点的工作人员送去滚烫的中药防疫除湿代茶饮。
谈及自己的战“疫”经历,李鑫表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应该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冲锋在前,展现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正如我的志愿者证书上镌刻的文字一样,‘青春的脚步,是对一方的守护’,这些都是我作为青年人应该贡献的力量,我会一直坚持志愿服务。”
来源:经济学院
通讯员:刘悦婷、胡静菱、叶双龙、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