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

武汉理工大学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抗疫小分队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3-31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武汉理工大学尚有762名来华留学生在校、在汉、在华,在病毒狂虐的日子里,他们面临着安全防护用品告急、生活用品严重缺乏、生病就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抗疫小分队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和困难被一一克服。尽职尽责护学生,倾爱倾心做家人,目前学生状况良好,无一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学生们把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抗疫小分队的老师当作亲人。

  “及时雨”龚建明老师

  龚建明老师早在放假前就计划和家人回老家过春节,但在1月20日了解到疫情的相关消息后,考虑到寒假期间留汉工作人员不足,他毅然劝说家人改变主意留在武汉,自己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击疫情前线中。龚老师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克服困难帮助学生,是学生最贴心和最依赖的人。刚果(金)学生赖斯亲切地称他为“及时雨”,“有困难,找DAVID 龚”已是学生们的口头禅。

  1月29日,叙利亚学生伊萨接到本国政府要组织该国学生撤侨的消息,本应高兴的他却急得团团转。不久前他刚买了从北京回国的火车票,由于是直接从车站购票,无法网上退票,这不多的车票钱,对尚处在战争中国家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多方救助无果后,伊萨找到龚老师,龚老师二话不说便联系车辆,帮助他去车站退票。考虑到伊萨汉语水平不太好,复杂情况难以处置,龚老师亲自陪同伊萨到火车站办理退票手续。伊萨十分感动,回来后写下诗歌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回国后,伊萨还专门发送他吟诵的诗歌表达对中国的感激之情。


  2月7日,病毒肆虐之时,留学生们即使有学校配备充足的防疫物品,依然不敢外出购物,食品需求问题十分突出。鉴湖宿舍黑山籍学生高然与旁边武商超市近在咫尺,但他宁愿饿肚子也要呆在宿舍。龚老师得知后,主动为他购买生活用品并送上门。龚老师先后为5名学生分批次购买食品、药品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成为了学生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

  从2月2日开始,许多国家政府组织撤侨。撤侨回国,护照及签证是必不可少的证件,然而很多学生的证件尚未从相关部门取回,于是一波又一波学生涌向留学生管理办公室,希望学校提供帮助。可是此时武汉已经实施交通管制,车辆安排只能由社区提供,但社区运输资源十分紧张,通常会优先安排给需要送往医院救治的病人使用。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龚建明老师在网上搜索到成冬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该团队提供的运输服务,150余名学生的证件领取及回国安排便有了着落,此后龚建明老师多次陪同学生,甚至代替学生前往市民之家领取证件,每次学生接到龚老师递给他们的证件时,他们总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地表示感谢。

  纳米比亚学生杰西因疫情原因滞留在上海,他本计划从上海直接回国,但护照在武汉市出入境管理局尚未领取,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将护照寄往上海,多次努力沟通无果后,找到“及时雨”龚老师。龚老师亲自前往市民之家,帮助杰西取回护照,再通过可靠快递公司寄往上海。

  自武汉封城后,留学生们在宿舍不能外出,不少学生因此频繁生病,有发烧头痛的、胸闷失眠的、还有不小心割伤了手腕的等等。受制于政府及学校防疫政策与措施,学生无法去校医院及其他医院求医问诊。为此龚建明老师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将学校医院黄婷婷等医生和生病学生组织入群,在群中求医问诊,龚老师担任翻译,由校医生开出药方,留学生办公室老师再想办法帮忙买药。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就医难问题,受到学生欢迎,龚老师“及时雨”的名气更大了。

  平常,龚建明老师负责校外住宿学生管理事务,疫情发生时,校外学生对龚老师更加依赖。巴基斯坦学生要买本国食品,龚老师教他如何网上购物,在网上购物无法及时发货时,龚老师又亲自去超市帮学生购买,还通过视频通话让学生选择更称心的超市商品,并垫付款项。也门学生马杜与家人租住在校外,遭遇房屋漏水、家具发霉等问题,远在外地的房东无法及时帮助解决,在疫情最严重时候,龚老师积极与社区联系帮助马独一家调换房间。巴基斯坦国学生阿巴斯夜晚突发疾病,社区工作人员因语言无法沟通,龚老师就远程翻译,帮忙安排车辆送他就医。喀麦隆学生米雪滞留校外,学校开课后因电脑放在宿舍无法线上学习,龚老师利用访问校外学生机会及时将电脑送到学生手上.....

  龚建明老师就是学生们的“及时雨”,为解决他们的困难在不停奔波! 

  “暖心姐姐”蔡偲老师

  蔡偲老师是分管南湖校区的国际学生辅导员,疫情来临时正值学校放寒假,南湖宿舍留校学生约300名,占全部留校学生的60%。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蔡老师一直在办公室坚守值班。

  由于交通管制,许多老师滞留外地,导致原本的寒假值班计划打乱,3月1日,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恢复实岗值班后,蔡老师第一个报名,日夜紧守在一线工作岗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及特殊的外国留学生群体,管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蔡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值班期间,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不知所措,紧急向蔡老师求助,蔡老师有求必应,在她和风细雨般的安抚及帮助下,问题很快得以解决。迄今为止,学生均平安稳定,顺利度过疫情最艰难时刻。


  蔡偲老师家中有年幼孩子,父母身体也不太好,但为了照顾留学生,蔡老师舍小家为大家,长期住在留学生宿舍,切身体会和感受学生需求。她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尽可能做到第一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中赢得了“暖心姐姐”的称号。

  对蔡偲老师而言,抗疫中难以忘怀的事太多。前期,在办公室组织下,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学生去向大排查工作。放假前南湖校区住宿学生共468人,疫情发生后,学生有的回国、有的在国内外旅游、有的在汉探亲访友、有的在不同校区,有的学生联系畅通、有的学生联系方式时断时续、有的则完全失信失联,情况十分复杂。为了排清学生去向,蔡老师一一与学生打电话、发微信问询,最终查清学生下落,为学校抗疫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同时,疫情初期学生生活物资短缺,又因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原因对日常饮食有特殊需求,学生情绪变得低落不稳定,蔡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自掏腰包,多次在网上购置面包和矿泉水。由于宿舍封闭管理,学生各种疾病频发,不能亲临宿舍为学生们排忧解难,蔡老师就把学生拉到就医微信群,医生线上问诊后,开出处方,蔡老师再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购置药品,很多时候,这些药品都是蔡老师自掏腰包。据不完全统计,蔡老师自掏腰包为学生购置药品、食物等金额达3000元以上。后期,蔡老师可以自驾车辆上班后,她经常亲自带着学生前往医院求医问诊,最多的一次带着3名生病学生前往。

  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国家政府在疫情期间纷纷组织撤侨,于是自己组织武汉同胞向本国政府施压,同时蒙骗与鼓动家长用不实事实在该国传播,给我国驻外使馆施压。蔡老师及时查找各种图片、视频等资料提交到我国驻外使馆,谣言不攻自破,学生父母对其进行了严厉教育批评,学生主动消除影响,一场危机化于无形。

  在蔡老师的组织下,南湖校区建立了留学生疫情处置志愿服务队,奥宾、安代飞、罗勤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志愿者脱颖而出,他们热心帮助学校安排与分发学生生活物资、陪同学生去医院看病、帮助学生网上购置清真食品,为有需求学生提供沟通翻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等,相关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心灵捕手”李可心老师

  作为马房山校区和鉴湖校区的国际学生辅导员,李可心老师不仅参与了学生的去向排查、生病处置、志愿者团队构建及事迹宣传等工作,她还特别关注留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在有限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出“疫情下的留学生健康活动”品牌,取得良好效果,被誉为留学生的“心灵捕手”。

  疫情初期,李可心老师第一时间对学生去向进行摸排,建立了留校学生和滞留校外学生的微信群,准确掌握每名学生的实时动态和身体状况。李老师每天在群里与学生互动,推送相关防疫知识和疫情时报,在微信群里和学生相互加油鼓劲,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的焦虑心情。同时,李老师积极发挥自身专长,通过收集和翻译防疫相关材料,在自媒体平台、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上积极推送,增强了学生对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信心。


  少许国家个别学生受到学校良好照顾,却枉顾事实在其本国有影响媒体上发表不实言论或通过大使馆向学校诘问。李老师获悉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向家长报平安活动,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传递事实真相。为争取时效性,该项工作通常进行到凌晨二点多。李老师还以关心和安抚学生的形式将学校的关爱进行传达,使学生主动消除不良影响,与学校紧密团结在一起。

  留学生宿舍封闭管理,不少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李老师在网上发起了“抗疫杯—汉语书法比赛”,学生们踊跃参加并收到良好效果,通过展示比赛成果还进一步坚定了学生对抗疫胜利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又在网上推出了有氧运动等活动,积极鼓励在校学生互动打卡、增强锻炼。最近,李老师和她的团队组织了网上“中国文化赏析”活动,通过与学生在线分享中国的美食文化、风景名胜及历史文化等,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增长知识。

  李可心老师长期驻扎在宿舍,精准为学生服务,对于部分情绪低落的学生,李老师总是第一时间跟他们谈心谈话。她联合物业公司和学校后勤部门组织团购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深深了解疫情期间精神的力量与知识的力量。李老师将图书馆捐赠给留学生的200余本外文书籍分楼栋一一送到学生手上,同时组织分享传阅。学生们精神食粮充足了,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有力的生活保障下,学生们纷纷在公众平台媒体上积极发声,为我校留学生管理团队点赞喝彩。斐济学生卡普尔在其本国主流媒体《斐济太阳报》《斐济日报》上表达了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其事迹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上刊出,有力维护了疫情中中国的国际形象。疫情期间,学生提交了大量画作、文字及视频作品等,李可心老师积极帮助修订和编辑,推送到我校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也门学生安代飞的文字作品《我的抗疫日记》、刚果(金)学生赖斯的散文《我眼中的武汉》、巴基斯坦学生图雅的诗作《祝你早日康复》、印度学生寿天的书法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塔吉克斯坦学生王海波的绘画作品《武汉加油》等在多家社会主流媒体上刊出。

  “拼命三郎”李征老师

  作为留学生教学办公室主任,李征老师平时的敬业态度有口皆碑,疫情期间,她的敬业精神更是让人感动落泪。

  武汉封城前,李征老师身体有恙,住院手术治疗时她也一刻不忘学生工作,并于1月23日封城前一晚提前出院。按照医生安排,李老师至少需要静养休息3周,但当得知留管中心一线值班老师极其缺乏时,2月6日至10日,她又拖着病弱的身体赶回学校留学生办公室值班。当时适逢疫情高发期,又是学生撤侨高峰,李征老师忙着为学生发放安全防护用品、统计用电需求、组织安排与衔接学生撤侨准备工作、开具各类证明、办理学生各种请假手续调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需求等。李征老师一人默默地做着这些工作,不叫苦、不叫累,甚至连她生病做手术的事情都还是值班结束后,同事们才知晓。


  为了坚决贯彻疫情期间“停学不停教、停学不停课”指示精神,李征老师早在2月初就开始制定相关教学预案,经多方讨论后开始实施。为保证2月24日网上课程正常开课,针对留学生多层次多类型的不同情况,李征老师与教务处、研究生院、相关专业学院、教学办等保持频繁沟通,就教师人选、教材选用、教学时间、教学安排、教学课表、实践实习要求与答辩安排等工作进行具体讨论并组织开展。为保证网上课程教学质量,李征老师还与副院长李理一起,动员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所有员工,按年级、按层次对学生按包保制实施教学辅导责任制,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班主任或班导师,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并对疫情期间教学问题、生活问题、管理问题进行答疑。 

  “中国好司机”胡雄斌老师

  疫情暴发时,我校有107名留学生居住或滞留在市内校外,封城管理期间,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社区负责保障这些留学生的生活。随着社区封闭管理的时间延长,这些校外学生的生活状况如何?身体情况如何?语言不通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是否了解最新的中国法律法规?这些校外学生成为学校各级领导及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心全体教师心中的牵挂。


  为了将学校的关心和慰问送到这些市内校外学生手中,从3月1日起,胡雄斌老师和龚建明老师每天结伴自驾出行,载着学校准备的爱心物资拜访市内校外学生。这些学生居住地分散于武汉三镇42个小区,远的住在汉口东西湖、汉阳国博大道、武昌九峰及光谷四路等相关小区,近的住在鸿程家园、鸿桂苑等小区;有的小区住有学生20余人,有的小区只有1人,考虑到留学生生活习惯,拜访学生活动通常只能下午进行,情况十分复杂。对此,胡雄斌老师和龚建明老师毫不气馁,尽力做到拜访全覆盖。每当校外学生看到学校送来的爱心物资时,都非常惊喜,连连问道“老师,你们是怎么过来的?”龚老师则调侃道:“胡老师是个老司机,他开车过来的,他是中国好司机。”于是,胡雄斌老师是“中国好司机”在学生中传开了。

  胡老师和龚老师拜访校外学生时,都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身体和学习状况,叮嘱他们有困难找社区或学校寻找帮助,疫情期间一定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学生们都深受感动,有学生甚至动情地说,“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据我所知,武汉高校中还没有一所大学派出老师在疫情期间来访问他们,为他们提供帮助,我爱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期间,胡雄斌老师还负责留学生们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每周做2次物资保障计划,由学校后勤集团和教育超市组织购买和配送。考虑到学生们清真饮食需要,胡老师还联系了相关团购货源及渠道。对学生们的物资需求,胡老师总是精心制定计划,将蔬菜、水果和主食等食品变换着花样满足学生口味需求。考虑到国外学生喜欢吃鸡蛋和甜食,偶尔也会提供蛋类和白糖供应。学生对此非常感激,经常拿出自己亲手做的蛋糕、沙拉等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最近,学校对在校留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情况摸查,有不少学生表示在疫情期间受到学校老师的照顾,让他们感到很幸福!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附件下载: